自支撑电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2023-06-22 02:11:59    来源:全国化学试剂信息总站
引用本文: 田锦锐,田浩,戴佳玮,等.自支撑电极电解水制氢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2023,45(6): 78-87. DOI:10.13822/j.cnki.hxsj.2023.0097

张国新 《化学试剂》编委

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子级(非)金属掺杂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及项目4项,在Energy Environ. Sci., Appl. Catal. B: Environ.,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PCT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任《化学试剂》编委,任Carbon Energy、Rare Metals、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eScience等期刊青年编委。

背景介绍


(资料图片)

氢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资源,以其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值和燃烧产物为水等特点而成为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最佳选择,采用绿色清洁的电解水制取氢气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热点。传统碱性电解水技术中催化剂层多以催化剂浆液滴涂并与粘合剂粘连在电极表面,对三相界面的扩散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自支撑导电基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活性层与导电基底无缝接触实现了快速的电荷转移,从而提供了高活性电解水催化剂的集成式合成策略。

本文亮点

1

从工业级大电流水电解三相反应界面构筑角度出发,从两个方面提出工业生产背景下电极催化材料的改进策略:(1)进行配体修饰改善催化剂表面亲水特性;(2)设计电极表面纳米催化剂材料阵列化从而提高催化剂表面的粗糙度;

2

归纳了近年来制备自支撑纳米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自支撑纳米催化剂在电解水制氢领域的应用;

3

对未来制备自支撑电解水催化剂的集成化与工业化进行了展望。

内容介绍

1

水电解制氢背景及基础理论

1.1水电解制氢背景

氢作为一种可再生、高效的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无碳能源载体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载体和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有望在未来的可持续能源中发挥关键作用 [6,7]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指在通入直流电的情况下,将水进行电解使其分离,从而产生 H2和 O2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常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动力,不会排放 CO2、 SO2和其他有毒有害并对环境产生破坏的物质,从而获得 “ 绿氢 ” 。各种制氢技术比较如表 1 所示。

表1 电解水制氢技术比较

1.2碱性电解水基础理论

1.3自支撑电极工业电解水三相反应界面的构筑

亲水性在材料表面能被水分所润湿的这一性质被称作界面现象,而润湿过程的实质则是在物质界面发生能量和性质的变化。人们通常将疏水表面定义为具有较大的液体接触角 (LCA , >90°) 和较小的液体黏附力的表面,而亲水表面是具有较低的液体接触角 (<90°) 和较高液体黏附力的表面。

1.3.1配体修饰改善催化剂表面亲水特性

通过配体修饰,可以将催化剂表面由亲气性调整为亲水性,生成的气泡容易在催化剂的亲水表面脱附,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暴露于液相中的反应物,改变材料三相界面的润湿性。

1.3.2电极表面纳米催化剂材料阵列化

催化剂表面的粗糙度能有效改变三相界面的润湿性,在提升三相反应界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纳米结构已被应用于催化界面的构建,与原始光滑表面相比,催化活性显著提升。 图1光滑和纳米结构薄膜的连续和不连续三相接触线

2

自支撑电极

2.1自支撑电极及其电化学催化优势

自支撑电极材料是指将活性组分以共价键或吸附的形式,使其能够结合在导电基底或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既能传递电子又能活化底物。

2.2自支撑电极分类

2.2.1模板导向法

在不同导电基底上合成的 1D/2D 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氢氧化物被用做自牺牲模板在很多文献中已被报道。

图2在基于金属氧化物作为MOF(ZIF-67为代表)前驱体的三维导电基体上制备金属氧化物@MOF混合阵列及其衍生的金属氧化物@MOFC阵列的示意图

2.2.2溶剂热/水热法

Tian 等 [45]提出了一种溶解 - 沉淀机理来解释 Ni(OH)2纳米片阵列的原位水热生长过程。如图 3 所示,调整优化后的 MoS2/NiS/NF 催化材料在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电解水催化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图3 MoS2/NiS/NF 异质结构合成示意图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工业化电解水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工业电解水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设计较大三相反应界面的自支撑电极,从工业电解水三相反应界面的构筑的角度出发,综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1) 进行配体修饰改善催化剂表面亲水特性; 2) 设计电极表面纳米催化剂材料阵列化从而提高催化剂表面的粗糙度。在纳微尺度下,构建高强度、电极表面催化剂材料阵列化、较大三相反应界面的自支撑电极,从而得到催化性能优异的工业水分解催化剂,为科研人员从多尺度上深入理解工业电催化水分解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本刊推荐

(点击图片可跳转到专辑文章)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